秋陽高照,天高云淡。驅(qū)車行駛在濟南南部山區(qū)的山道上,至柳埠街道寶峪村見層層梯田層層谷,風吹谷搖如金色的波浪。正在收割谷子的寶峪村富友農(nóng)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王富友說,這里的谷子澆的是山泉水,施的是有機肥,從不使用農(nóng)藥、化肥和除草劑,再加上這里“土少石多出好谷”的條件,所以谷子脫皮后的小米熬粥呈金黃色,還有一層柔滑的油皮,人稱南山的“金小米”。今年村里種了200多畝,周邊村種了800多畝,這千畝“金小米”馬上就會走上市民餐桌。(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潤勤 報道 攝影 張寶賢)